欢迎来到 信用中国(贵州镇宁)
个人中心 [双公示]系统登录 意见建议 网站声明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->风险提示

风险提示搜索

【风险提示】意外险成骗保工具 保险业如何破局?


发布时间: 2022/02/23 |专栏:风险提示

分享到

南宁警方近日发布消息,成功破获一起家族式骗保案。一团伙成员先向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人身意外险,再自伤自残、住院治疗,接着伪造发票向投保的保险公司发起理赔,骗保上百万元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意外险之所以成为不法分子的骗保工具,一是其具有较高的杠杆属性;二是保险公司风控缺失;三是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。要解决这一问题,需要多方合力推进。

骗保手法曝光

根据南宁警方2月18日通报的案件详情,去年7月份,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接到广西保险协会报案称,宋某某等7人,在向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不久,便因伤住院,出院后伪造住院发票,向保险公司发起理赔并获得赔付,涉案金额达50多万元。

接案后,南宁警方侦查发现,该案是以杨某某为首的家族式保险诈骗团伙作案,其妻子、女儿、女婿均为团伙成员。而杨某某有多年保险行业从业经验,熟悉保险理赔流程及行业漏洞,曾因犯保险诈骗罪先后两次被判处有期徒刑。

调查发现,该团伙的作案手法主要分为四步,第一步,物色有前科劣迹或身患疾病、对资金有迫切需求的人员,以“免费治病还能获得报酬”为诱饵,先后引诱犯罪嫌疑人宋某某等人加入诈骗团伙;第二步,为团伙成员投保;第三步,团伙成员自伤入院;第四步,伪造发票申请保险理赔。

据办案民警介绍,犯罪嫌疑人投保费用一般为一两百元,受伤住院可以获得1万元至1.5万元的保险赔付,然后伪造发票向多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,一次可以骗保20万元至30万元。

据警方查证,该案涉及河南、广西、广东等5个省(区)的8个市县,骗保金额高达上百万元。

意外险为何成为不法分子的骗保工具?BestLawyers联合创始人李世同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,一是意外险具有保费较低、保额较高的特点,其高杠杆属性使不法分子的骗保成本较低;二是部分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风控相对薄弱,或者风控手段比较有限;三是有的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在医疗管理等方面比较混乱,给保险诈骗留下了可乘之机。